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这种病症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具有一定的危害。
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经期疼痛加重、不孕、流产、月经过多和痛。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或不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进而导致不孕不育。一旦确诊,患者应及时就诊。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与遗传、外阴创伤、变化或病感染等因素有关。例如人工流产、剖宫产等会增加患病风险。但以下四种情况易引发子宫腺肌症:
1. 生殖道阻塞:先天或后天性疾病都可能导致生殖道阻塞,使得经血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发子宫腺肌症,这也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2. 孕异常:孕异常也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子宫腺肌症在已经生育的妇女中的发病率较未生育妇女要高,这进一步证明了该病与孕异常的关系。
3. 子宫手术操作不当:子宫手术及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子宫腺肌症。例如剖宫产、妊娠中期的剖宫取胎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等,可能会将子宫内膜碎片带入子宫肌层,另外还可能损伤子宫肌层,从而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
4. 卵巢功能衰退:子宫腺肌症常见于绝经前后的女性。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甚至萎缩老化,排卵次数减少。当体内雌水平增高时,子宫内膜容易过度增生,并向子宫肌层扩散,从而引发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妇科检查、性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清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具体的诊断方法如下:
1. 妇科检查:检查阴道、宫颈、宫体、输卵管、卵巢以及盆腔周围的结缔组织是否异常。
2. 性检查:检测血液中的性水平是否正常,可辅助判断是否患有子宫腺肌症。
3. 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出现贫血的情况。
4. 血清检查:通过血清CA125水平来辅助判断子宫内膜是否发生病变,以及治疗是否有效。
5. 影像学检查:阴道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特点是方便、快速,能够客观地反映病变的位置和范围,协助决定处理方法和手术方式。而磁共振成像(MRI)是被广泛认可的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好方法,但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