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医学流程中,往往会在授精后的16~20小时之内,通过倒置显微镜来观察胚胎的原核情况。正常情况下,受精卵应当呈现出两个清晰的原核。当观察到只有一个原核时,便称其为1PN受精的胚胎。这类特殊胚胎的发生率约为1.6至7.7。许多患者对于这一术语以及其意义充满疑问,特别是不确定其能否进行正常移植。以下内容便针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
什么是1PN胚胎?
“1PN”这一术语,其中的“pn”即是原核的缩写。简而言之,在精卵结合的过程中,如果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受精卵中出现一个或多个圆圈状的物质,这些便被称为“原核”。数字“1”代表仅出现一个原核,这通常意味着在受精过程中,仅有卵子的细胞核或仅有的细胞核形成了原核。
虽然单个原核的胚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与受精卵结合并发育成胚胎单元,但存在染色体异常(如单倍体和嵌合体)的风险。当患者仅有1PN胚胎可供使用时,生殖医生会与患者进行详尽的风险沟通,并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移植或冷冻处理。
1PN胚胎与正常胚胎有何差异?
正常发育的胚胎通常是2PN的胚胎。在正常的受精过程中,受精卵会展现出两个大小均匀、位于受精卵胞浆中央的原核(被称为2PN),这标志着卵子正常受精。在临床上,两个原核的存在被视为受精卵健康的标志。在挑选胚胎进行移植时,医生通常会优先考虑2pn来源的胚胎。
相比之下,1PN胚胎通常被认为是不适合使用的。这种胚胎仅包含卵子的遗传物质,缺乏所提供的遗传信息,因此无法被视为正常胚胎。同样地,3PN胚胎也属于异常胚胎,其意味着有两个进入了卵细胞内,这样的胚胎也不会被用于移植。如果这些异常受精的胚胎能够正常分裂并形成囊胚,虽然存在移植的可能性,但其相较于2PN胚胎要低一些。
总体而言,尽管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对于那些渴望成为父母的人们来说,理解并接受这些概念和可能的风险是前进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在生殖医学领域中不断努力和创新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显得尤为重要。